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数字振奋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钟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的背景下,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去年经济增长8.1%实属不易。
钟瑛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恢复领先于世界主要国家。在近两年里,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冲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杠杆率再上一个台阶,债务风险进一步累积,全球经济复苏存在脆弱性,经济持续下行的状况至今并未有实质性改变。然而,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走出疫情对经济的极端冲击,中国经济恢复明显领先一步,最先回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领先一步谋篇布局,密集部署重大改革。2021年,中国政府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反垄断和反行业乱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房住不炒”制度化、完善跨周期调控等方面作出了决策部署,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经济长期稳健增长的制度基础。
钟瑛表示,虽然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实现了经济强劲复苏,但经济结构并不平衡,同时,由于人口结构趋于老化,加之投资驱动型增长面临的制约日益增强,因此要防范经济增长步入趋势性放缓轨道。我国经济面临三个突出挑战:疫情加剧了内外经济结构失衡;监管举措使市场化改革进展相对有限;以工业和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中断了国内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下降趋势,使得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