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海生 ■沈鑫
力争到建党100周年即2021年,品质智造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全省品质智造标杆市、示范市;
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国制造2025海宁行动计划”,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品质智造强市……
这一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最强音,来自8月29日浙江省海宁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十五届市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会上,海宁市委通过一个重要决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宁市委关于实施品质智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据了解,去年,海宁市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了建设品质生活的决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唤高质量发展,今年,海宁市把品质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工业强市上,深化“品质系列”,实施“品质智造”。
以品质智造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
“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遵循“八八战略”指引,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海宁市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个抓紧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关口,也摆在了海宁面前,实施品质智造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什么是品质智造?海宁把其主要内涵归结为:有品位、有质量、有智能、有创造,打造富有品位的发展优势,铸造匠心独具的产品服务,提升智能高效的制造水平,形成创新涌流的生动局面,把海宁市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怎么打造品质智造?海宁市的主要抓手是:优化服务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向现代产业升级。
实现品质智造,海宁底气何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61亿元、增长7.9%。1-7月,规上工业产值达到986亿元、增长14.6%,规上工业增加值190.56亿元、增长10.1%,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呈现了高质量发展趋势。作为浙江省首个两化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海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考评列全省第3位,泛半导体产业引育卓有成效。
为此,海宁雄心壮志定下更高目标。一是产业迈向高中端。形成2-3个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领跑产业链,到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50%,泛半导体产业规上产值超13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
二是企业走向高效益。到2021年,培育省政府质量奖企业2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智能装备应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三是产品转向高品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海宁制造”品牌,到2021年,“品字标”企业达到20家,新增各级品牌50个,重点产品质量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是平台趋向高能级。全面完成平台扩容提质,实现大征迁扩容、大改造提档。到2021年,“国字号”开发区达到2个,培育若干个省级标准的“万亩千亿”产业基地。
海宁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实施“品质智造”是海宁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发再出发,勇当“两个高水平”建设排头兵的有效抓手。接下来,重点抓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建设具有海宁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以品质智造再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鹃湖国际科技城、盐官旅游开发合作项目......近年来,海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手笔实施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一条雏形初现的杭海城际铁路更是以产业为纽带,加快了海宁全市全域融杭、深度融杭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不是杭州、就在杭州”的品牌在当地叫响,并逐步实现“省会城市配套、县级城市成本”等实实在在的目标。这背后,少不了经济支撑、品质提升。紧扣“品位、质量、智能、创造”主题,一系列组合拳正瞄准转型要点,精准重拳发力。
在提升品位上,海宁提高产业层次。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做特做大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及食品等产业。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泛半导体产业基地。推进皮革、经编、家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向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深化低散乱(高危污)行业整治。
提优平台能级。提升城市能级、美誉度,建设国际化城市。优化东部市区、西部杭海新城为两头,沿江百里长廊、杭海城际铁路为双轴的“哑铃型”生产力布局。以“同城”理念谋划打造杭海新城,成为接轨沪杭的科创新区、杭州湾拥湾发展的产业高地和杭州都市区深度融杭的品质新城。
提升企业实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实施“亩产效益”领跑行动。加快构建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雁阵经济”。实施“凤凰行动”,开启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快速通道”。实施“雄鹰行动”,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雏鹰行动”,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牢固树立“尊重创业创新、尊重企业家”的导向,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情怀、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此外,海宁在提高质量上,坚持品牌提质、标准优质、诚信立质;在聚焦智能上,实施智能改造、推进触网上云、引导跨界融合;在推动创造上,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速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现“品质智造”是海宁的新目标,接下来工作具体怎么落实?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品质智造,推进“双招双引年、优质服务年”活动,抓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两提升,科创平台、标准厂房两建设,园区、厂房两改造,低散乱(高危污)、全域土地两整治”,以“大走访”促进党群关系大融合、“大宣讲”激发干事创业新动力、“大解放”推动争先晋位新跨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