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唐平□李杨)“同志您好,请问您抽烟吗?请问您身上是否携带了打火机……小心,惹燃了山火不得了。”清明节前后,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的森林防灭火卡点,柏林村1组组长刘国惠一看到有车辆经过就赶忙叫停,详细询问、着重提醒。
刘国惠一家共有6口人,75岁的公公患脑梗已有七八年,68岁的婆婆也患有高血压、心肌缺血等疾病,大儿子大学尚未毕业,小儿子正在读高二,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她和爱人身上。日常,爱人外出务工,她则留在家里照顾家人,“多的时候一年光药费就花费十几万元。”积极乐观面对困难的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发展种养殖业,先后种植枇杷6余亩、养生猪70多头,闲暇时间,还去工地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孝敬老人、自立自强、人善心美……刘国惠的一言一行,在邻里中树立起道德标杆。
“为了你和大家的安全,就不要烧火嘛。”村上有位韩老大爷非常固执,以前常在地里点火焚烧秸秆,刘国惠知道后,经常到地里进行劝阻。然而几次下来,收效甚微。刘国惠心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道理没讲透、劝导不到位?于是,带上读大学的大儿子去老大爷家里进行劝导。这次虽然行动上有较大的改变,但老大爷思想上依旧不太重视。刘国惠又联系上老大爷的儿子,对其进行开导。轮番上阵之后,道理终于讲透。老大爷嘴上虽“硬”,但身体已在全力配合,田地里烟火从此绝迹。
刘国惠热心公益,听说防灭火值守卡点需要志愿者,忙于生计的她却第一个报名。执守第一天,她提前1个小时就到了现场。早上擂禹路上寒风阵阵,投入到志愿服务中的她,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询问、提醒、劝导,为确保万无一失,详细记录其姓名、身份证号、车牌号、电话号码、经过时间和事由……
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开春以来,这个深山小镇的社会风气又上新台阶,邻里相帮蔚然成风,热心公益的人们争先恐后。从疫情防控到文明实践,从春耕生产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尤其是森林防火灭火,未出一例生态事故。